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把大学四年过清楚 关于人生怎么过也就有了答案
发布时间:2017/2/6 11:05:02     浏览次数:1025次     来源:李奕在哪儿       字号选择〖   〗

知乎上有个非常火的问题,叫做“大学四年应当如何度过”。其实我觉得大部分答案不光适用于大学生,更适用于所有人。不过作为一只大四汪,可能还是写起大学来更有底气。至于如何运用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留给各位自己体会吧。

1.1上有用的课

这点听上去很容易做到啊。有用的课不就是专业课嘛。经济专业的把宏观微观搞懂了,编程专业的把Java和C++学出来。

但是这样想很容易走进死胡同:除了我的专业课,其他课都是没用的。当然不是!

学会计的你就不能学编程了吗?你知不知道现在很多金融机构最需要的人才是在信息管理和系统安全上?

学工程的你就不能学艺术了吗?没有过人一等的审美怎么画出让人惊艳的设计图?

学电影的你就不能学市场营销了吗?没有良好的营销和商业管理技能,你拍出来的东西谁看?

想清楚你想做什么,再想想你需要哪些具体的技能。

你会发现,专业以外,“有用”的知识还有很多。

1.2上没用的课

的确,不是所有课都是有用的。

当得知我这学期每天花一个小时上哑剧课时,我的朋友们都说“这课有什么用,那么花时间还只给半个学分,不值。”

大半个学期上下来,说句实话,这课确实没什么用。我既不是哑剧天才,也没有觉得自己的演技取得了什么进步,可是我就是上的高兴啊!

每次上完干巴巴的公司金融课,换个哑剧活动活动筋骨,多轻松呀!

这不昨天我刚选完大四下学期的课,其中有一堂“印刷的艺术”。我的小伙伴们又惊呆了:这课是干嘛的?

“好像是学做活字印刷,然后学期结束全班同学手工印出100本书来,限量版的哦。”我告诉小伙伴,“多有意思啊!”

你说这课跟我以后的工作有半毛钱关系吗?还真没有(除非客户看腻了幻灯片想看手工印刷的报告...)

那我干嘛还要上?

因为那些“没用却有趣”的课,才是你会记一辈子的。

再过十年二十年你问问我当年大学里的公司金融课上了啥,我绝对答不上来(说实话我明天考完期中考试估计就啥也不记得了...)

但是你问我哑剧学了啥,活字印刷印了什么书,我绝对会记得。我保证。

所以下回再见到那些“哎呀这个好像蛮有意思的但是没什么用哎”的课,想上就上呗!反正再过几十年,都是一个好故事。

2.1做擅长的事

我一直以来比较支持的一个观点是:与其费劲把你最差的那块板补足,不如花时间把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成绩差但人缘好?好好打理你的人脉,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机会,根本不看GPA。

理科差但文笔好?还有比大学更好的让你尽情偏科的机会吗(你都不用高考了!)写啊创作啊,现在发表作品的平台这么多,你还等什么?

不爱跟人打交道就爱独自学术?可劲钻研呗,在你那个领域成为大牛,还怕没人来主动勾搭你?

英语口语不好但是思想有深度?与其去参加些只看口才的讨论会,不如提笔为校刊撰稿,与人在纸上争锋?

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因为觉得自己某方面不足而极其不自信,平白错过很多机会。其实想想,把你的闪光点再好好打磨,一上来先把对手闪瞎,谁还会注意你那些不足呢?

2.2做不擅长的事

可是就在这个周末,我的想法被挑战了。

和一个好友吃饭,说起她工作上的辛苦。我问:“你可能是我见过的人里智商最高学术能力最强的。为什么不继续做你那么擅长的学术,要做一个你也不是特别喜欢,和你性格又不符的工作呢?”

她的回答是:“我知道自己会学习。我就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把我不擅长的事情也做好。说实话,这份工作虽然给了我很大挑战,但确实是我第一次觉得真正跳到了舒适圈以外。”

我不禁开始想:大学四年,我真的有让自己跳到过舒适圈之外吗?

答案是:有,而且不少。

当我第一次站上礼堂的舞台,向全体大一新生演讲时,我整个人都在发抖。

当我第一次把名字登记上学生会竞选簿时,我满怀热情的竞选也没有成功。

当我第一次邮件校友希望得到一个面试机会,也并未收到回音。

当我第一次开始写微信公众号,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提笔写过中文,我担心了好久:写了谁看啊?

这些挑战,有些成功了更多的失败了。共同点是:他们都让我的舒适圈变大了。

我不再害怕公众演讲,我不再犹豫是不是要主动和身边那个看上去有意思的人打招呼,我不再患得患失的因为在乎每一个人怎么看我而改变自己。

说回我的朋友,我还是不知道她的选择是不是对的,是否她在职业道路上“跳出舒适圈”的尝试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可是我钦佩她的勇气。我知道她年轻,就算输了,还有的拼。

做你最不擅长的事,你敢吗?

3.1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学生的时候,可能没钱也没物质,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你的朋友。

朋友能听你发没人愿意听的牢骚。

朋友能救你于水火之中(比如被困机场时...)

朋友能相信你疯狂的创意和你一起为理想打拼。

这些朋友,不必是同一个人,甚至不必是同一群人。

和你一起发牢骚的闺蜜,未必能成为你的创业伙伴。

能在人生道路上祝你一臂之力的贵人朋友,也未必有时间在周一凌晨到机场来接你。

愿意和你去大沙漠里野营的朋友,说不定对在周末晚上和你看文艺爱情片根本不感兴趣。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扩大你的交友圈,这样你才不会对某一个朋友不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而感到若有所失。

毕竟大家的兴趣和事业都不同,能有一两项交集已是不易。珍惜,真诚,但切勿依赖。

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好的朋友应该增加你的正能量。那些不停打击你的,趁早离开吧,你可是在最棒的年纪,需要阳光才能生长。

3.2交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

没错,我又要来反驳自己了。

不是所有人都会和你有一样的看法,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的经历。

这一点,在美国上学的我深有体会。

同样是Asian,来自亚洲的国际学生和在美国长大的亚洲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可能非常不同。

同样是一所所谓“精英文理学院”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的白人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少数族裔学生,对学校的需求往往完全不一样。

我们从小被培养了“是非观”,而长大的意义就是意识到:很多事情只是不同,没有对错。

如果我没有交那些成长经历与我迥异,看法观点也和我不同的朋友,我永远会以为自己的世界是正确的。

我三观这么正,你敢跟我比?

而现在我明白:真正的世界观,根本不只一种。世界有多大,世界观就有多少种。

如果你身边有那些和你看法截然相反的人,别急着抨击,试着去换位思考和理解:如果我有着他/她的成长轨迹和环境,我是不是也会那样想?

因为真正培养你的包容心,拓宽你眼界的,往往是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

最后想推荐一本书。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by Tina Seelig(中文书名: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书中作者讲了许多如何用创意打开职业道路的例子,故事都很生动,建议也很可行。要是大家读完我的文章觉得还不够过瘾,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就当补充阅读啦。

打印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8-2028  www.yxr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宜兴人才网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
地址:宜兴市丁蜀镇陶都路789号恒隆大厦A座3楼
服务热线:0510-87668018  电子邮箱:yxhrm@163.com

    官方公众号